close

疥瘡之感染管制


前言
   疥瘡為一具有傳染性之皮膚病,由疥蟲寄生於人體皮膚所導致的傳染病,臨床上主要症狀是:皮膚出疹及劇癢,傳染途徑以密切皮膚接觸為主;在我國疥瘡並未列入法定傳染病,因此有可能會造成防疫的死角;再者國人對此疾病防治觀念不足、警覺心又不夠,故極易發生感染之流行;尤其在低免疫力宿主、病患集中之醫療院所、安養中心等。本文針對疥瘡的病原體、傳染途徑、臨床症狀、診斷、治療、感染管制措施等大家關切的課題作一一介紹,希望藉此機會使大家對疥瘡有更進一步認識,正確衛教病患及家屬、採取隔離防護措施、提昇照護品質、杜絕疥瘡群突發,是我們大家努力的目標。
病原體
   疥瘡是一種叫疥蟲成蟲(sarcoptes scabies)的蹣類(mite);引起疥瘡的病原體疥蟲,不僅寄生於人,亦寄生在其他哺乳類動物。疥蟲外型細小,在顯微鏡下成一橢圓形,腹部平坦而背部隆起,褐色呈半透明狀,具有四對足,前兩對足短而後兩對足長,前後對足有明顯距離;在中央最前端的一對前短足,末端呈管狀突起,每個突起均有爪以及鐘形的吸盤,背面有橫紋、剛毛、刺針及形狀不一的鱗片,病蟲的口器則由鉅齒狀的螯肢、觸肢及附有側觸鬚之下口組成。

   疥蟲喜愛37°C左右環境,在溫暖的皮膚上爬行很快,每分鐘可走2.5mm;厚重衣物下皮膚溫度高,所以疥蟲在冬天最為活躍。成年的疥蟲約0.4mm,抓一隻在白紙上約可辨認;當疥蟲接觸人體後,先以螯肢悄悄劃破人體皮膚,鑽至角質層底下,從此定居皮表,以皮膚滲出液為食。雌疥遇熱後會鑽近皮內,在人體皮膚角質層挖隧道(Burrows),並沿路產卵、排便;而引起人類的全身搔癢,是人類對其糞便物過敏所致,並不是因為疥蟲的叮咬所造成。雌疥在隧道中可存活6至9星期,一生可產卵50個,一天約產3至4個,經3至4天,卵孵化成幼蟲,幼蟲在隧道內另挖支道或開闢一條新的隧道,而後發育成成蟲。雌疥喜闢隧道而雄疥則較喜歡在隧道內另掘支道,並多在交配後死亡。疥蟲離開宿主,在室溫下尚可存活3至4天,而雌蟲最長可存活兩週;卵一般可存活10天左右。
種類
   疥蟲可分:一般型、挪威型和動物型;一般型疥瘡最常見,病患身上疥蟲蟲卵約5至15隻左右,典型症狀為劇癢、紅疹及疥隧道、水泡、膿等皮膚症狀,無指甲角化變化;挪威型疥瘡(Norwegian  scabies) 又稱角化型疥瘡(Keratotic scabies or crusted scabies ),是1848年挪威Dr. Danielssen與  Boeck首次於痲瘋病患中發現,該型之蟲卵在宿主身上可達數萬及數百萬隻;根據Carslaw報告,感染該型疥蟲之病患每公克皮屑可發現6312隻疥蟲,且其傳染力高,臨床症狀呈現角化皮屑、厚痂性紅色脫屑性皮疹、鱗屑、結痂,尤其手掌及腳底可發現指甲明顯變厚,故此型又稱角化或結痂型疥瘡;此型多半與免疫功能缺損有關,這類患者可能因細胞免疫力與表皮功能感覺受損,導致癢感不明顯,病患缺乏抓癢動作(一個被認為去除疥瘡的重要動作),因無法立即將附有疥蟲的皮屑去除,因此身上角質素提供適合疥蟲繁殖的環境;因此中風、長期臥床、營養不良、免疫力不全(如:使用免疫抑制劑、惡性腫瘤、白血病、愛滋病)、內分泌系統病變(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感染性疾病(如:結核病、痲瘋病)、神經系統異常(如:唐氏症、老人痴呆)等患者較易感染挪威型疥瘡,而此型疥瘡傳染力極強。
   動物型疥瘡(animal scabies)主要造成動物間感染,由寵物的疥瘡傳給主人;動物型疥瘡的症狀為動物的胸腹、耳、四肢關節處呈現脫毛的皮膚病,生疥瘡的動物要找獸醫醫治好,否則會傳給同類或人類,動物疥在人類不能繁殖,如果遭動物疥感染的宿主停止接觸患病動物後,即使不治療,經過幾個星期也會自行痊癒。
傳染途徑
   疥瘡主要傳染途徑是經由皮膚直接接觸傳染導致,特別是身體密切接觸(如:夫妻、性伴侶、家庭成員之相互傳染),再者接觸到被污染的衣物、毛巾、床褥等也會間接感染到疥瘡;因此軍隊、監獄、學校、旅館、安養院、工廠宿舍等是散佈疥蟲的好場所;尤其地處亞熱帶潮濕的氣候,疥蟲即使離開人體數天,仍可存活於掉落的皮屑及塵土中,且仍具感染力。
潛伏期
   初次感染平均2至6星期,再次感染則於1至4天內出現症狀。
臨床症狀
   皮膚紅色丘疹及臉部以下全身劇癢是主要臨床症狀,嬰幼兒症狀則出現顏面部及頭部。疥蟲喜歡分布在人體皺摺及柔軟潮濕溫暖皮膚表面,好發手指、腳指間,腋窩、下腹皮帶處、腹股溝、屁股、肚臍周圍、女性乳房下、陰部、男性包皮、陰囊等處出現針尖大小的紅疹,而外陰部病變容易形成紅色結節,俗稱疥瘡性肉芽腫;這些疹子其癢無比,劇癢感常在夜晚及患者溫度升高時更為明顯,尤其晚上睡覺蓋上棉被則更癢,難以入眠,這可能跟疥蟲活動型態有關。
診斷
   鑑別診斷:如皮疹外觀、搔癢程度、女性女陰及乳暈成墨綠色徵象等。
   實驗診斷:刮取皮膚上皮屑,以低倍顯微鏡下檢查出疥蟲蟲卵、排泄物等,另外還有著墨、礦物油、螢光等方法來確認。
治療
   疥瘡傳染力很高,且初次感染者約一個月才會出現症狀,所以全家或團體中只要同睡一張床或共用相同被子衣物的每一個人,無論有無症狀,皆應同時接受治療。
台灣常見的滅疥藥物有以下5種:
1. 硫磺藥膏 (sulfur ointment):含5%~10%的硫磺,連擦三天效果不錯,但氣味不佳且藥膏油膩,可用於幼兒及懷孕婦女。
2. 優力素藥膏或洗劑 (Eurax cream or lotion):連擦2至5天,效果稍差,除抗疥外還有止癢效果,可持續6至10小時,常使用於嬰幼兒。
3. 含Mesulphen藥膏:連擦三天,效果不錯,但有刺激性。
4. 25% Benzyl benzoate lotion (BB Lotion):連擦三天,效果不錯,但有刺激性,用於兒童須稀釋2至3倍。
5. Gamma benzene hexachloride (Scabi):只擦一天,留12至24小時後洗掉即可;此藥有致癌性,對神經系統亦有毒性,包括:躁動不安、神經質、害怕、失眠等症狀,用在幼兒、懷孕及哺乳婦女要小心。
   以上抗疥劑使用之注意事項大致相同,病患治療第一天用肥皂洗澡,以軟尼龍刷刷洗清潔皮膚,促使皮膚之洞穴打開,皮膚乾燥後再以棉枝沾藥劑,自頸部以下到腳底全身塗抹(尤其皮膚皺摺處),之後10分鐘,將原來衣物穿上;第二天同第一天;第三天照相同方式沐浴、塗抹藥劑、換上消毒過的衣物;原則上治療三天即有療效,治療三天若皮膚會癢,則可使用止癢劑。
感染管制措施
   發現疥瘡病患應即刻採接觸隔離;在感染管制措施分病患、工作或其他人員、用物處理三方面。
病患方面:即刻採接觸隔離。
1. 單獨房間。
2. 隔離衣與病患密切接觸時則需要穿上隔離衣。
3. 手套與病患密切接觸時則需要戴手套。
4. 隔離期間有效治療後至少3天,最好7天。

工作或其他人員方面
1. 工作人員在照顧病患時應採接觸隔離,集中護理,減少接觸疥瘡病患機會。
2. 工作人員在照顧病患前後須徹底洗手。
3. 被感染的工作人員,接受治療三天內不應照護病患。
4. 被感染之住宿工作人員,請勿接觸他人之衣物或床單。
5. 工作人員之家裏或宿舍,其衣物與被單類應以熱水消毒或靜置兩星期。
6. 應限制家屬與訪客探視時間,工作人員、家屬與訪客探視病患時,應穿隔離衣、戴手套。
7. 流行期間(群突發)接觸病患者,均應予預防性用藥。

用物處理
1. 病患之衣物及被單在更換時,應以傳統性布單處理,以雙層感染性塑膠袋包紮並註明「疥瘡」送洗;或以塑膠袋密封靜置兩星期,也可用烘衣機達到相同的溫度及時間,或以電熨斗燙過,確保每個部位角落均達50°C,10分鐘後,再徹底清洗。
2. 病患家屬居家用物之處理,工作人員應予適當之指導。
3. 衣物及被單應使用50°C以上熱水煮過超過10分鐘。
4. 無法清洗之床墊、毛毯等應密封靜置兩星期。
5. 傢俱環境可用漂白水清潔,再以殺疥劑噴灑消毒。
結論
   疥瘡是個容易被治癒的皮膚病,只是多數患者在感染後一個月才會發病,因此當被診斷疥瘡時,應全家或團體,只要有皮膚直接或間接接觸者,共同接受治療,以防範疥瘡之流行。而與病患皮膚密切接觸時,應做好戴口罩、手套、護目鏡、穿隔離衣等保護自己之防護措施外,接觸病人前後確實洗手更是重要之一環,避免病患間之交互傳染;維持環境的整潔、避免雜物堆置;再者當病患主訴皮膚搔癢的同時,除懷疑透析常見之相關原因外,也不忘評估病患身上是否有紅疹及搔癢情形,必要時轉介皮膚科門診,使疥蟲無所遁形。
參考資料 
1. Beth,G.G.& Adam,O.G.(2005/05).Scabies.www.uptodate.com
2. 石佳琦、陳柏宏(2002/06)一個造成您癢癢癢的不速之客-疥蟲感染‧取自http://www.kmuh.org.tw 
3. 李健明(2003/09)疥瘡http://www.chiMei.org.tw/page06/vol63/36.htm
4. 林仲‧疥瘡小百科http://ades.tmu.Edu.tw/English/qna/faq/scabies.htm
5. 感染科感染控制小組(2003/03)院內疥瘡感染之防治http://www.pohai.org.tw/infe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峽慧安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