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血液透析----廔管照護篇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透析血管,不管是自體的動靜脈廔管(AV fistula)或人工的血管(AV graft),都是病人的生命線。在我剛當住院醫師的時代,使用氣球擴張術(PTA)治療失能血管的技術與觀念尚未發展,血管壞了只能重開,一個病人一個月開3次血管並不少見,比較起來現在的病人幸福多了,因為PTA是透析血管的救星,可是有些血管因為太晚處理,阻塞嚴重,最後還是救不回來。如果能夠提早知道血管已經不好,儘早處理,那對病人和醫師來說,都是很高興的事情。

為什麼血管會阻塞呢?最根本的原因是血管內血流太慢,引發血小板與凝血因子的交互作用,造成血栓進而引起阻塞。透析血管內血流慢的原因,絕大多數是有血管狹窄,回流阻力增加之故。當存在的血管狹窄沒被我們發現,血流越來越慢,慢到一定程度時,血管就有可能會突然停掉。

阮綜合醫院陳炯毓醫師一年要處理1000條以上各式各樣的透析血管,他發現評估血管用摸的就好,用聽的不可靠,常常會導致誤判,他現在在門診只用摸的,就可以決定病人是不是需要PTA。為了讓理學檢查快速而容易,他把透析血管的評估簡化成下列圖表。

 

螢幕截圖 2015-06-30 00.06.34這個透析血管觸診評分表(vascular access palpation score),我們暫時稱之為Matt’s score (Matt是陳醫師的英文名),實際觸診的情況、目視情形、相對可能的聽診結果及其臨床意義,我將之整理成下列的表格。

◤三峽慧安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市1名長期洗腎患者因手臂廔管硬化、阻塞及反覆感染,經常住院治療,經實施自體動靜脈廔管手術已不再反覆感染。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慧中今天表示,這名55歲的男性患者因長期洗腎,導致手臂廔管硬化、阻塞及反覆感染,幾乎每月都需住院治療;透過血管超音波幫患者找到一條深埋的好靜脈,經實施自體動靜脈廔管手術,患者已不再為反覆感染痛苦。

他強調,8成的洗腎患者都可以用血管超音波找到自體血管,不一定要裝人工血管;這名患者跟很多洗腎病人一樣,長期洗腎在左手臂做了人工血管,因血管阻塞又放置頸靜脈導管,由於反覆感染,去年1到8月幾乎每月都住院治療,有一次還因敗血症差點丟掉生命,感染的病痛讓患者萬念俱灰,曾想放棄洗腎以結束生命。

吳慧中認為,以自體血管來洗腎,是最好的選擇,但要從患者手臂皮膚下尋找這樣的血管並非易事,他利用血管超音波為這名患者評估血管靜脈的路徑,在右臂找到一條品質不錯的靜脈,進行動靜脈廔管手術,將靜脈和動脈連接起來,讓患者很順利又安全地接受洗腎,重燃生命的希望。

吳慧中指出,新做的動靜脈廔管手術,因為血管的縫合,需等兩個月後血管成熟後才能使用,目前患者已使用這條新廔管,不再發生感染情形,每星期都很安心地接受洗腎。臨床上有另一名90歲的男性病患使用自體的動靜脈廔管已1年,完全未發生任何感染情事。

◤三峽慧安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腎臟衰竭的病人如果使用長期血液透析來維持生理功能,透析血管就是等於生命線。
在這些長期使用血液透析(洗腎)來維持生命的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是使用人工血管來維持生理功能。人工血管平常最容易發生的併發症或者醫生實習時候最容易遇到的困難就是血管狹窄。如果有人過血管狹窄,醫生怎麼處理呢?
 
血液透析用的人工血管,在使用一段時間以後,可能會有血管狹窄的問題。血管狹窄的地方,最多是發生在血液透析用人工血管的出口處,另外有一部分的人工血管狹窄,是在下針也就是血液透析室打針的地方。
以前在血管腔內手術技術不發達的時候,所有的人工血管狹窄都必須用傳統的開刀手術來做修理。而現在,因為導管技術的進步,不管是在人工血管出口地方的狹窄,或者是人工血管穿刺部位的狹窄,都有可能可以使用氣球擴張來解決。

◤三峽慧安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積極使用醫用遠紅外線 可有效改善瘻管狀況 提升腎友生活品質

 

文/彰化秀傳醫院遠紅外線中心主任暨心血管外科主治  江日崇 醫師

本人從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手術25年,累積手術人次超過15,000人,所經歷過的瘻管併發症超過二十餘種,雖然外科手術不斷進步,仍有很多患者的瘻管無法順利養成,或是養成後使用無法維持半年以上,需要奔波在醫院和洗腎室之間,不斷的接受手術,最後形成沒有血管可開的情況,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
十二年前接觸遠紅外線照射療法,並應用在瘻管的手術與養成後,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都一一克服:第一次給患者使用遠紅外線照射,是一位雙手、雙腳瘻管全部失效的患者,植入希克曼管後上腔靜脈狹窄導致臉部浮腫,有效改善臉浮腫。之後經過三年的臨床經驗累積,才開始將遠紅外線照射療法推介到洗腎室〈該患者最近幾年又可以使用右手的動靜脈瘻管透析〉。
直到今天,全台五百多家洗腎室超過九成都使用遠紅外線作為瘻管的常規照護,同時也有越來越多醫學研究者投入關於遠紅外線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其中台北榮總腎臟科 林志慶 醫師,2007年發表於美國腎臟醫學會期刊的論文—「遠紅外線療法: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瘻管血流量及暢通率的嶄新治療」,即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篇。
本人非常欣慰看到醫用遠紅外線有此發展,也願意更進一步將遠紅外線照射療法的使用時機、方法與觀念,提供給大家:

一、瘻管建立之初就應該使用

一旦決定進行血液透析並建立瘻管時,就可以在手術之前先照射遠紅外線,擴張血管,幫助手術進行。手術後第二天繼續照射遠紅外線,傷口可以更快癒合,加速瘻管擴張,預防動靜脈狹窄和硬化。
如果能在養成時期就勤用遠紅外線照護瘻管,日後開始透析時,瘻管較能順利使用,降低瘻管栓塞、硬化、血流不足的機會,延長使用壽命,若能配合適當的水分調控更能免去經常需要通血管或重做瘻管的麻煩。

◤三峽慧安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內湖洪永祥診所  洪永祥 醫師

 

今年冬天特別寒冷,大醫院的急診室裡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激增。看過新聞,許多腎友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一覺醒來突然中風或心肌梗塞。因這類疾病而死亡人數更是多的不勝枚舉,且這類疾病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而更何況洗腎室的腎友,這類血管疾病更是奪走腎友生命的最大元凶。許多人用了很多的時間跟心思來監控透析品質,卻忽略掉一個最重要的步驟:預防血管疾病。而這一個忽略卻往往造成無法彌補的人生缺憾。

 

◤三峽慧安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傷口護理師 胡菊英小姐    

 

 羅阿公是一位林務局退休的公務人員,工作在空氣清新的山林中,身體相當硬朗,10幾年前退休,在家含飴弄孫,四處旅遊,過著愉快自在的生活,也少有病痛。三年前因為坐骨神經痛,家人去旅遊,帶回一瓶黑色藥丸,說對治療坐骨神經痛,有很好的療效。羅阿公因為藥已買回,又聽說有效,於是開始服用。初期覺得似乎真的有幫助,可以減輕疼痛。服用三星期後,感覺全身倦怠,無力;腰部也覺得怪怪的,而且小便變少,且下肢浮腫,驚覺不對,趕緊由家人陪至醫院檢查。

 

 檢查後,醫生說羅阿公腎臟功能已損壞,必須洗腎。這件事對羅阿公及家人來說真是晴天霹靂,卻已無可挽回。羅阿公只好每周三次開始接受規則的洗腎治療。一晃三年多,羅阿公也習慣這種生活,但最讓羅阿公煩惱的事,每次洗腎完,都有止血困難的情形。這是因為長期使用"動、靜脈廔管”,造成皮膚變薄,針孔不易癒合。好幾次返家後,又發生第二次出血,再急忙回診所緊急處理。有一次,羅阿公回到家,洗澡後,剛想躺下來休息時,鮮血從衣袖裡汩汩滲出,家人用紗布及止血帶,也止不住不停滲出的鮮血。家人又急又心疼,只好再回醫院處理,折騰了2個多小時出血才停止。這類止血困難的問題,一直困擾羅阿公及其他洗腎病友。就算再小心它仍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使腎友及家屬承受莫大壓力。

◤三峽慧安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  江日崇 醫師

 

最近腎友團體及洗腎室醫護人員,共同發起「預防廔管,應從養成期開始」的宣導活動。因活動主旨與本人一向強調「重視瘻管養成黃金期」的觀念不謀而合,所以欣然受邀加入,並樂意提供臨床經驗,為「預防瘻管栓塞」的觀念提供一些基礎。

 

據本人多年來的瘻管手術經驗(超過15,000人次),在手術的一週內,就可以大致預判瘻管是否可以順利養成,從而用於透析。如果養成期間的瘻管狀況不甚理想,三個月到半年之內,腎友就會因為瘻管不堪使用而回到血管外科尋求協助。因此,本人一直在尋找有效提升瘻管養成成功率的醫療方法,降低日後栓塞機率,讓腎友能獲得更好的醫療品質。 

◤三峽慧安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江日崇醫師                      

           本人從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手術25年,累積手術人次超過15,000人,所經歷過的廔管併發症超過二十餘種,雖然外科手術不斷進步,仍有很多患者的廔管無法順利養成,或是養成後使用無法維持半年以上,需要奔波在醫院和洗腎室之間,不斷的接受手術,最後形成沒有血管可開的情況,嚴重影響患者和家人的生活品質。

◤三峽慧安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動靜脈廔管?
就是在局部麻醉之下,利用手術將您的動脈與靜脈血管接通,使血管變粗變大,在洗腎過程中可以有足夠的血流量(每分鐘至少200cc以上)以利透析,是永久血管通路的第一選擇,手術部位通常在不慣用手的手腕或肘部。

動靜脈廔管的照顧
血管通路是透析時與洗腎機連接的生命線,平日要妥善照顧,才能長期使用,應注意以下事項:

◤三峽慧安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