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前吃,是指吃飯前多久?飯後吃,是吃完飯後馬上吃?忘記吃藥時,可以兩次藥量一起吃嗎?……專家解答10個常見問題,讓你「藥安心」。

五十多歲的張先生是個藥罐子,不愛運動加上體重過重,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病纏身,一天要吃好幾種藥,偏偏記性差,常忘記吃藥,等想到時,有時又超過許久,不知道該不該趕快補吃?有時甚至兩次藥量一起吃,張太太看了實在擔心,就怕老公自作主張,吃出問題。

藥該怎麼吃、怎麼用,實在學問大。衛生署曾針對國小教育程度以上的民眾,以問卷調查他們的用藥行為,光是針對「飯前吃藥」,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門。七成以上的人認為,「飯前吃」就是吃飯前30分鐘。也有一成多的人認為,是指吃飯前1小時吃藥。另外也有一成多的人覺得,只要是吃飯前吃藥就可以。正確用藥,除了確保治療效果,更重要的是,也避免發生危險,以下釐清民眾常有的幾個迷思:

Q1藥袋若寫飯後服用」,飯後馬上吃是錯的?「飯前服用」如忘記飯前吃藥,可飯後補吃嗎?

「飯後服用」指的是隨餐服用,所以吃飯時或飯後馬上服用都可以。有的藥指定「飯後服用」是希望降低對腸胃道的刺激,有的是為了增加吸收。有的藥如制酸劑指定「飯後30分鐘服用」,是希望達到較長的效果。「飯前服用」指的是空腹服用,一般在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都算是空腹,主要是胃內的食物已經排空,到達小腸,不會有食物影響藥品。許多藥指定「飯前服用」是為了增加吸收,有的藥指定「飯前15分鐘服用」或「飯前30分鐘服用」,是希望藥品在吃完飯後可以立即發揮效果。

記得吃藥最重要!治療用的藥品,如忘記服藥,想起來時立即補吃,不要管飯前還是飯後。所以如寫「飯前服用」,忘記飯前服用,可飯後補吃

◤三峽慧安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諮詢╱鄭建興(臺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腦中風加護病房主任、臺大醫學院神經科教授)

撰稿╱陳怡禾

媒體報導,前總統李登輝去年11月底傳出小中風,經醫師檢查發現是腦部小血管栓塞導致右手掌麻痺,經住院治療後已無大礙。台北市政府也有一名官員因腦中風送醫救治,事後了解,患者有高血壓病史,一時沒有留意血壓的變化,也沒有按時服藥控制血壓,導致中風發生。

所謂腦中風,就是供應腦部的血管出了問題,影響到腦神經系統。一般可以分為出血性腦中風以及阻塞性腦中風兩種,出血性腦中風是腦血管的破裂;梗塞性腦中風則是腦血管硬化、阻塞導致缺血,兩種都會對腦神經傷害,導致神經功能受損。根據統計,全台約有20至30萬名腦中風、腦血管病變的病人,每年新增加約6萬名腦中風的病人。

出血性中風患者較少 但死亡率較高

◤三峽慧安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諮詢╱李任光(臺大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撰稿╱黃靜宜

血壓就是血液作用於血管壁上的壓力。血液從心臟打出來後,血流在流經血管壁時,會產生一個壓力,讓血液繼續往下流,這個壓力就是血壓。

正常的血壓值是收縮壓在100~140毫米汞柱之間(120以上就稱為高血壓前期),舒張壓60~90毫米汞柱之間,之所以訂出這個標準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在這個範圍,而一旦高出這個數字,會有很多併發症和危險性,所以界定為高血壓;低血壓因較無立即危害,所以較少被重視。

低血壓的定義

◤三峽慧安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慢性腎臟病與血液透析病患者常見的感染,包括肺炎、泌尿道感染、蜂窩性組織炎、感染性心內膜炎、血液透析管路感染等,其中又以肺炎、血液透析管路感染兩者較常見,而因感染而致命的患者中,肺炎又佔了兩成。

這些患者免疫較差,原本就處於易感染的威脅中。透析患者如果洗得不好,透析不足量,也容易營養不足,導致抵抗力變差。另外秋冬之季因天氣冷,早晚溫差大,體弱的病患易身體不適,若加上生活作息紊亂、壓力大或飲食不均衡,極易導致身體抗力更差,可能因此更易遭受感染,增加致命威脅。

 

近日沸沸揚揚的流感病毒,和可能會引起肺炎的肺炎鏈球菌,都是血液透析病患易得的感染。其中因肺炎鏈球菌引起肺部感染的風險,在透析病患較一般成年人高出2.8倍,若不慎感染,住院急診治療的天數,也比非腎臟病患者多出4~6倍。預防鏈球菌感染肺炎最好的方式,仍是接種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且從血液透析病患因感染而死亡的人數來看,肺炎也佔了2成。要預防腎友肺炎以及其他器官感染,最重要的仍是從控制慢性病維持免疫力施打疫苗三要點做起。

 

◤三峽慧安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似乎很多控制指標,遇到洗腎患者時,都要被顛覆了,對於一般糖尿病患者,HbA1C一向是非常重要的血糖指標,而且糖尿病腎病變的患者(還沒進展到洗腎者)的建議目標,也會建議將HbA1C控制在7%以下(當然,除了那些有低血糖風險的患者以外),這樣的好處是,能夠減緩腎臟功能下降的速度,保護腎臟,減少蛋白尿的進展等等。

但是洗腎患者的HbA1C控制目標,似乎仍缺乏共識,因為各家研究結果都不一樣,有的說在7-9%中間最好,有的研究就如前面那一篇的結果,HbA1C和預後的關聯很弱。

Freedman教授的研究指出,如果改用另一個指標工具(糖化白蛋白)來判斷患者的血糖控制,還是能準確預測洗腎患者的住院率、以及死亡率。所以囉,血糖控制還是很重要!只是單用HbA1C,來評估每個洗腎患者的血糖控制,有可能會誤判喔,平日使用血糖機來監測血糖,更能精準控制血糖,HbA1C作為參考用,但不是絕對的標準,而或許“糖化白蛋白”,會是將來用來評估洗腎患者血糖控制更好的工具

KDOQI治療指引怎麼說

針對腎臟病的KDOQI治療指引,對糖尿病腎臟病患者的建議,於2012年也作出更新,其中針對HbA1C指出幾點要注意的(p.867):

◤三峽慧安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民眾一年吃掉1000億元的保健食品,可以蓋起1.5座台北101大樓!但民眾花大錢吃高檔保健食品,真的有效?《健康遠見》邀請新光醫院腎臟科江守山醫師、林口長庚腎臟科顏宗海主任,及台灣營養基金會副執行長 周怡姿分享各方觀點,以釐清保健食品迷思。

  《健康遠見》在7月中旬進行「保健食品消費行為調查」,針對25歲以上民眾電話調查,完成1002份有效樣本。雖然台灣人愛吃補是一般人的印象,但本次調查發現,只有37%民眾常吃保健食品,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

  台灣營養基金會副執行長周怡姿針對這個研究數據表示,其實養樂多、優酪乳、健康茶飲、燕麥、高鈣奶粉等都算保健食品,可能是因為多數人對保健食品的定義與認知不夠,以致雖然有吃,卻不知道吃的也算保健食品。

  對保健食品抱有樂觀態度的江守山醫師表示,從天然食物獲取營養素當然好,但人們通常卻沒有均衡攝取,也吃不到一定的量。以蔬菜、魚、肉中的CoQ10為例,若每天想要攝取至30毫克,則必須要吃681克的牛肉(相當於18份的肉類)江守山開玩笑說,真要這樣吃「人早就變成豬了!」但江守山還是強調,保健食品不該為了吃而吃,若一顆藥丸裡面有超過3種維生素,那也最好不要吃。

  不過,本身就不吃任何維生素與人工保健食品的顏宗海醫師則表示,吃保健食品除了吃進營養素外,還會吃進色素等附屬品,這些加工物質長期累積對人體有害,其實不鼓勵吃。除了一些特殊狀況,像洗腎患者每週洗腎會流失水溶性維生素,可以補充維生素B群;孕婦可以加強葉酸的補充;停經婦女會造成骨質疏鬆,則可補充鈣片。對於一般健康人而言,顏宗海醫師則不鼓勵吃保健食品。

  周怡姿表示,最好的維生素來源其實就是天然食物,因為這樣不會吃進過多的化學物質,但對於咀嚼不便的老人家、重大傷病患者,可在醫師建議下,適量食用保健食品。擁有「小綠人」標誌的保健食品,成分都須符合沒有副作用的安全標準,民眾應可安心選擇。不過仍建議以新鮮食材為營養來源,飲食均衡不挑食也不過份攝取,這樣自然能夠吃出健康來!


◤三峽慧安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冬到,皮蛇(帶狀疱疹)蠢蠢欲動!秋冬氣溫下降,易誘發帶狀疱疹,折磨患者身心,統計顯示,50歲以上民眾罹患帶狀疱疹的機率高,慢性腎臟病患者罹患機率更是一般人1.6倍。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醫師提醒,年紀愈大,免疫力降低,帶狀疱疹發生機率愈高,有帶狀疱疹家族史的民眾,應維持作息正常,學習抒壓,規律運動,施打疫苗,以積極預防帶狀疱疹的發生。

  陳亮恭表示,帶狀疱疹好發於50歲以上成年人,年齡越大免疫力低下,發病機率越高,國人一生中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為32.2%,約3人就有1人在一生中會發生皮蛇,比率相當高。

  「慢性腎臟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機率高」陳亮恭說,台灣2004至2006年間健保統計顯示,慢性腎臟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機率是一般人的1.6倍,國內約有210萬名慢性腎臟病患,屬於皮蛇高風險族群。

  進一步分析1999年至2003年健保資料,結果顯示。洗腎患者罹患皮蛇機率是一般人的1.98倍,比慢性腎臟病患者更高

  陳亮恭指出,當身體免疫力下降時,幼年發作過的水痘VZV病毒就會沿著神經竄至皮膚,形成帶狀疱疹。水泡會由清澈的狀態轉膿瘍,然後結痂脫落,發病過程伴隨著疼痛。8.6%的病人痊癒後,還是會發生神經痛,感覺痛往體內鑽,像火燒電擊,一痛就好幾年。

  「帶狀疱疹高風險民眾應積極預防」台北榮總腎臟科主任楊五常提醒,50歲以上民眾,慢性腎病患者,及有家族病史者皆屬於高風險群,應維持飲食正常,睡眠充足,固定運動,必要時可以施打帶狀疱疹疫苗,多管齊下預防皮蛇。

  為幫助低收入戶的洗腎患者及榮民,遠離帶狀疱疹威脅,美商默沙東藥廠捐贈帶狀疱疹疫苗給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團隊與腎臟科團隊,提供100名符合帶狀疱疹疫苗施打適應症低收入戶者,免費施打。


◤三峽慧安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血壓患者飲食要注意,高鉀食物應避免。52歲的林先生患有高血壓,平時除服用血管加壓素阻斷劑類降壓藥控制外,林太太也每天使用高鉀鹽煮菜,準備800c.c.的蔬果汁給先生喝。雖然血壓有控制住,但卻出現虛弱無力的症狀,就醫後發現,血中鉀離子輕微偏高,經調整飲食,血鉀恢復正常。

  血清中的鉀離子正常值為3.5~5.3meq/L,可維持細胞膜電位穩定,以調節肌肉及心肌的收縮。當鉀離子濃度超過5.5meq/L以上即是高血鉀症,可能會出現麻木、肌肉無力等症狀,嚴重者會心律不整。而藥物、攝取過多含鉀的食物、腎臟功能不良、腸胃道出血、血糖控制不良、感染都可能會造成高血鉀症。

  高血壓與血鉀有何關係?鉀離子主要由腎臟排出,高血壓患者常會使用血管加壓素阻斷劑類藥物來控制血壓,有保護心血管及腎臟的作用,但腎臟排出的鉀會降低。因此,服用這類藥物時,飲食上要特別留意。

  高鉀鹽含有多量的鉀,常見蔬菜如菠菜、空心菜、海帶、地瓜葉、海帶等,水果如蕃茄、香蕉、奇異果、木瓜、柚子等,其他食物如芋頭、馬鈴薯、地瓜、山藥、南瓜等也都含有高鉀。值得一提的是,果汁、菜湯、魚湯等形式的食物鉀鹽更是偏多,容易使血鉀上升,應避免長期過量食用。

  提醒民眾,高血壓患者除平時控制血壓外,也要注意飲食均衡,飲食上不宜食用高鉀鹽,建議採一般精鹽即可,蔬果汁也勿過量飲用。此外,養成運動習慣,遵從醫囑用藥,並定期回診抽血檢查,才能有效監控腎功能與血鉀濃度。


◤三峽慧安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